智能终端定制开发 ad
MTK/瑞芯微/高通-Android,智能模块/智能终端方案商

深度定制各类智能终端和智能硬件产品,提供硬件选型咨询、参考设计、元器件推荐、驱动开发、行业模块集成、操作系统定制与算法集成等软硬件定制服务。
contact.aspx

Android核心板产品覆盖2G、3G、4G通讯,双核、四核、八核CPU,可选的平台有MTK6580、MTK6737、MTK6750等,Android版本有5.1 6.0 7.0等。
contact.aspx

可广泛应用于低端智能POS、安防监控、车载设备、低端智能机器人、智能家居、智能硬件、工业智能手持设备、低端智能对讲设备、低端警务或执法设备、智能穿戴、贩卖机、物流柜、智能门禁系统等行业和设备。
contact.aspx

可提供以太网转串口透传,WIFI转串口透传,蓝牙转串口透传,CAN总线模拟量控制输出模块等。
contact.aspx

带3G或4G通讯功能,运行android系统,有多个串口,可以外挂各种模块:条码扫描、RFID、指纹识别、身份证识别、磁条卡、ID卡、GPS/北斗模块等。
contact.aspx

具有4G通讯功能,多个RS232或RS485接口,以太网接口,USB接口,CAN接口,多个AD输入。基于Android系统智能平台,方便APP应用开发。器件严格选型,运行稳定,质量可靠。
contact.aspx

中国手机设计公司“二次创业”,引发产业链新变局
[手机开发] 2009-04-27

上网时间:2007年02月01日  作者:潘九堂  已有 6 位网友发表评论, 我来评论 

      “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,我们就觉得不对劲了。过去一年我们都在转型,2006年德信无线相当于二次创业,无论是业务模式、主要市场还是客户群,都发生了根本变化。手机设计公司的转型是一个大势,我相信所有同行都看到了,只是我们走得早一点,目前我们新的布局已经完成。”2006年末,略显疲惫的德信无线高级副总裁刘军表示。作为德信转型先锋业务智能手机部门的负责人,回顾过去一年,刘军如释重负地说:“不敢说业绩有多好,算是不辱使命,没有辜负公司几千人的重托。”

国产手机下滑,联发科(MTK)为代表的全面解决方案盛行,品牌厂商加强内部研发,使得一度辉煌的中国手机设计产业在2006年开始进入了低谷,“转型”成为中国手机设计产业的关键词,包括从纯设计公司(IDH)转向ODM,从国内转向国外市场,从中低端转向高端手机和3G手机等。随着3G时代的来临,这种由IDH向ODM的转型,对整个产业链和品牌厂商同样影响深远。

2G技术成熟,全面解决方案挤压IDH生存空间

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,2003年前手机设计业基本被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垄断。大陆设计公司2002年大量注册成立,但被市场广泛认可是2003下半年。从2004年开始,国内手机市场增速趋缓,国内品牌占有率持续下滑,2005年达到新低31%。而设计公司也在经历了2004和2005年的风光后,从2006年开始进入了低谷期。预计2006年多数设计公司利润率将会不断下滑,有不少公司亏损甚至倒闭。随着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,国内手机设计行业将走向合纵连横的道路。

水清木华电信研究总监沈子信分析说,手机设计公司兴起主要因为两点,一是从芯片到手机,还有很多技术工作要做,而品牌厂商技术实力不够;二是“机海战”迫使品牌厂商尽快推出新机,而当时他们内部研发团队还很小,根本不够用。因此,品牌厂商需要IDH进行系统整合、调试和MMI设计等工作。

但随着MTK提供包括软硬件的全面解决方案,就没有多少技术工作需要IDH做了,只有应用软件设计、ID和MD,即主要是外观设计,但外观设计并不一定是IDH的专长。沈子信表示:“这是市场发展必然的结果,手机的商品化,降低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。MTK的全面解决方案促使研发成本下降,让品牌厂商抛开IDH,产业链变短,必然会成功。”

刘军也坦承,MTK缩短了产业链,把设计公司的空间压缩了。MTK赶在了2G/2.5G技术(硬件平台和协议栈)成熟,而3G还没有起来的情况下,找到了一次机会,“它缩短了产业链,并且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”。

设计公司的新机会:ODM、高端机和海外市场

MTK方案的盛行,代表和加剧了国内2G手机市场的商品化。因此,手机设计公司必须在“更有技术含量”的地方寻找生存空间:一是从只提供设计服务到提供成品,从IDH转向ODM;二是从中低端手机转向需要更多差异化的中高端手机和3G手机;三是从国内转向国外市场。

刘军介绍说:“德信正从纯设计模式变成ODM模式,未来ODM将占80%,设计只占20%”。目前设计公司业务模式主要有三种:一是纯设计模式,即open BOM,IDH只负责设计,主要客户是品牌厂商;二是中国特色的PCBA,所谓“卖板子”,主要客户是中小手机厂商;三是ODM模式,既负责设计又组织生产(实际生产通常是EMS),向客户交付的是成品。

由于上游芯片厂商方案越来越完整,下游品牌厂商加强研发,纯设计模式的空间越来越小。而PCBA虽然是目前国内主流,但技术含量并不高和灰色性质,前景也不妙,ODM更有生命力。刘军表示:“纯设计的市场可能只存在于日本。PCBA较ODM难度小得多,因为电子件备料和管理比较简单,最麻烦的是结构件。所有规模较大的设计公司都会转向ODM,这是历史的趋势。”

德信的另一个方向是智能手机和3G手机,目前它们的主要市场在国外,因此2007年国外客户和国外市场是德信的重点。刘军表示:“海外市场将是中国手机企业的避风港,而主要机会一定是3G和智能手机,因为海外市场发展比国内早。我们海外客户2007年规划的基本上都是3G手机,国内还要等两年。德信无线很自豪是国内第一家靠高端智能手机打入国外市场的厂商。”


德信无线正从纯设计模式变成ODM模式。


由于主动转型,2006年德信的业绩出现了下滑,但刘军认为这是为了长远发展而必付的代价。令刘军欣慰的是,他领导的智能手机部门在2006年6月开始实现向海外大客户出货,开始了高速增长之旅。目前德信的业务重新划分为智能手机、功能手机(feature phone)和应用软件业务。他形象地比喻说:“在德信的布局中,智能手机相当于珠三角,率先向ODM转型,是先锋部队;功能手机相当于长三角,将紧随其后,是大部队;应用软件相当于渤海湾,是后备部队,从长远来看,3G比拼的一定是应用软件。”

另一家设计公司达成无限总裁文晖也表示:“设计公司经历了几个阶段,过去手机设计公司只是技术和平台提供者,现在已变成完整产品提供者。2007年我们会把市场重点一半放到海外去,在国内除了和品牌厂商合作外,还将和运营商、大卖场合作。”

3G时代ODM和品牌厂商的微妙关系

手机厂商的主要竞争力可以分为研发、品牌、渠道和供应链管理。2G时代,品牌厂商和设计公司(IDH/ODM)是合作关系,品牌厂商(OEM)重点关注研发、品牌和渠道,将部分研发外包给IDH/ODM,部分制造外包给EMS。在3G时代,运营商定制市场将占很大比例,因此品牌和渠道的重要性就削弱了,研发(差异化)和供应链管理(成本控制)变得更为重要。因此,当IDH变身为ODM后,是否会直接和品牌厂商抢夺运营商定制市场?

这已经在智能手机市场出现,台湾宏达(HTC)是一个典型案例。最初宏达的客户主要是品牌厂商,后来宏达悄悄和运营商推出联合品牌Qtek。在获得了全球几大运营商客户后,2006年宏达终于在零售市场推出了自有品牌“HTC”,和品牌厂商撕破了脸。一位业界人士评论说:“打自己品牌,是一条不归路,设计公司、ODM甚至是EMS只要有能力,最终都会往这条路上走。ODM直接和运营商交易,可以缩短产业链,降低成本。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,只是没有人捅破这层纸。”

刘军也坦承在开拓海外运营商客户,但他一再强调说:“德信无线承诺不做自己的品牌。但凡是打品牌的厂商,都是我们潜在的客户,这是我们的原则。”他还指出,因为市场足够大,ODM和品牌厂商还没有到正面交锋的时候,3~5年内还不会互相感觉威胁,可能会有一些小磨擦,但不会有大磨擦。

对于品牌厂商来说,设计公司可能是一柄双刃剑。在中国2G市场,某些设计公司助推黑手机厂商,就已经让品牌厂商领教了威力。研发、品牌和渠道,作为利润最丰厚的地方,始终将是产业链各个厂商间争夺的焦点。值得注意的是,MOTO在2006年收购了软件厂商TTPcom,加强内部研发,收回了一些外包出去的设计,其超低价手机伙伴的角色也由ODM变成了纯粹的EMS。沈子信建议说:“由于目前手机设计公司谋生艰难,因此现在品牌厂商收购设计公司的团队以加强研发力量,可能比较划算。”

作者:潘九堂

[手机开发添加评论 | 评论/阅读(0/399)
评论
昵称
主页
内容
递交


Copyright @ 我的开发笔记     2008 - 2017         粤ICP备19155526号-1